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
活动主题:针对“20以内退位减”的教学策略。
活动时间:2022年3月1日 下午3时
活动地点:校图书馆
活动参与人员:张明刚 李燕 徐允燕 陶然
活动过程:
陶然老师:
学生出错原因1.没有掌握计算方法。
绝大部分孩子接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,2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100以内的加减法都已经会算。但是他们的“会”都停留在记忆层面和动作思维层面,对系统的计算方法(今后学习计算的基础知识)并没有掌握,因此当老师问他们:“你是怎么想的?”都很茫然。虽然这样,他们也认为自己会了。因此课堂上会出现“不屑一顾”的神情;会出现急于表现自己的举动;会出现不管课堂多热闹,我只管埋头把书上的练习题都做完的现象……真正能够想到(提供)多种算法的显然不如会算的学生多,能够进行算法的优化就更少了。
2. 计算不细心。
一年级的孩子,由于处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思维过渡的阶段,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,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影响,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计算错误。在以上各错例中,可以推测学生的加法没有过关,或者是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,不会反过来想。也说明一年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低。例如“17-8=8”,如果学生能够做出反应:8+8=16,就可以知道17-8=8是错误的,从而调整结果。
李燕老师:
教学策略:
1.进一步理解算法。
主要有:想加算减。例如15-7=,想7+()=15,7+8=15,所以15-7=8。破十法(学生自己归纳为拆大数):15-7,先算10-7=3,再算3+5=8.还可以(拆小数)(又叫做连减法):15-7=15-5-2=10-2=8,也用图示帮助理解。
2.引导对比,发现规律。
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,让学生将差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对比,让学生发现规律并说明理由。在十几减几的教学中,仍然采取同样的方法。
3.对应练习。
(1) 口算,形如:13-7=
(2) 判断正误,说说你怎么知道是错的。(巩固算法)
4.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。提出如下要求:
(1) 看清数字。
(2) 看清符号。
(3) 认真计算。
(4) 仔细检查。
徐允燕老师:
情况反馈:在10分钟的60道计算练习中,全对的29人(全班50人),有五位同学是在5分钟内完成的。其余同学正确率在96%以上(最多错两题),错误率最低的达95%(错3题)。
活动效果:
1.课堂教学是关键。
2.方法最重要,训练少不了。
3.出错不急躁,细心找对策,耐心来辅导。
山东省实验小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