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山东省实验小学

山东省实验小学2019-2022年三年发展规划

编辑:学校办公室 发布时间: 2022-04-15 16:31


为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,理清学校办学思路,明确学校办学方向,加快发展步伐,构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未来学校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遵循教育规律,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,发展素质教育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根据国家相关要求、省教育厅对学校的定位及学校办学现状,特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。本规划共分为三部分:

第一部分:学校概况

第二部分:发展目标

第三部分:重点工作

第一部分   学校概况

一、优势

山东省实验小学是山东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省级规范化实验性学校。学校始建于1903,本校区占地18亩,现有教学班28个,教职工127人,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9人,高级职称9人,特级教师3人,省市区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20余人,在校生1200余人。

多年来,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,学校秉持“润泽生命,教育无痕”的核心价值理念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着眼于促进师生个体生命的发展,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全面提高学生素质。先后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、省级精神文明单位、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单位、省巾帼文明岗、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、市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。多次接待国内外教育代表团的来访,是一所具有示范性、实验性的开放式学校。

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工作,以过硬党支部建设为抓手,强化党建工作责任,带领师生通过活动、课程充分挖掘王尽美同志曾在校执教、季羡林先生曾在此就读等光荣校史,传承红色基因,丰富活动载体。积极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,形成了生命教育理论指引下、以主题系列实践活动为主、以“五大德育实践课程”为代表的“润养体验式”德育课程,形成了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。

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,创建智慧学校,实现智慧教育方面,学校一直走在前列。被中国教科院评为“未来学校领航学校”和“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”首批领航学校。重视科研兴校,支持学校老师成立自主发展团队“鲁一班”,助推教师专业成长,全面带动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。《润养体验式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》研究成果获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;《财商教育融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施》被遴选为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。

近年来,学校开放办学,与各级行政部门积极合作。各校区统一管理,共同发展,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,促进教育公平。与此同时,还积极承担“乡村振兴·教育帮扶”以及援疆援藏任务。在对外合作交流中,学校多次带领美国、英国等外国友人体验中国文化,感受中国的发展与进步。同时利用研学、交流等机会,带领学生和老师走出国门、拥抱世界,开拓眼界。

二、不足:

1.校园文化丰富,但是内涵和发展方向还有待进一步明确,使其更好地促进学校全面发展。

    2.面对新形势,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。

3.德育工作虽然特色鲜明,但对经验的总结、提炼还不够及时、系统,有需要进一步加强。

4.对名师的打造力度还不够,骨干教师的数量不多,名师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扩大。

5.还需重点规划和完善更加适合教育教学改革的课程。

6. 集团化办学初具规模,但管理经验还不足,在促进协作发展的管理模式方面还有待于深入研究。

第二部分  发展目标

总体目标:构建一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未来学校。 

育人目标:坚持立德树人,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
发展定位:规范化、现代化、国际化、信息化、人文化。

第三部分  重点工作

工作内容

工作目标

实施策略

课程建设

依托学校文化主题,建设富有特色的国家、地方、校本三级课程体系,形成国家课程个性化实施、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主题化开展的三级课程实施方式,打造集成、智慧、因变的新学习场景,建立人工智能融合的教师——课程智慧系统,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符合其个性发展的“私人订制课程”。

2019-2020

提供多元深入的学习方式。课堂教学在“学导式”、“五自式”等现有学习方式的基础上,以合作学习、项目式学习为主要形式进行真实、深入地学习。依据多元智能理论,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形式和空间,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阶梯目标,并提供相应的脚手架,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升,提高学习产出的质与量。持续探索实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,使信息技术在课程设置、学习资源、课堂学习、线上学习以及学习评价等各方面发挥其广泛快捷的优势。

2020-2021

建设泛在学习的课程体系。构建以学校文化主题为依托的三级课程体系,学科教学综合化实施,注重各学科之间的联系,以舞台剧、STEM分别引领艺术和科技学习方向,大力开展综合性学习,开发更多适应时代发展、适应当今儿童需求的学习主题。实施专业个性的艺体教育。在全面落实艺体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,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作用,引进聘请更多高精尖的专业教师,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,以走班选修、兴趣小组、延时服务、校队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,提高学生艺术和健康素养。

2021-2022

进行更多学习场所、学习资源、网络课程的开发制作和引进,注重真实场景下的实践学习,促使教师和学生均形成泛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。

家校合作

深入探索适应学校办学中心理念的家庭教育指导新模式、新途径,努力构建学校、家庭、社会“三位一体”的合作育人体系,通过健全机制,畅通渠道,家校携手,共同为学校管理、师生发展献计献策,合力构建“健康、安全、有序”的教育生态,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。

2019-2020

1.采用多种形式,办好家长学校,通过“推荐家长、外聘专家、学校教师”等,形成家长学校系列培训课程,转变家长家教观念,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智慧。

2.长期聘请专家引领,疏通家校合作途径,制定家校合作育人策略,以合理、多层、多元、具体化、可操作的模式引导家长进行科学育子。

2020-2021

1.运用家庭教育指导模式,督促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,全面落实,全面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,使核心价值观水到渠成地融入学生头脑和日常行为中。

2.树立榜样,表彰优秀家长,宣传优秀育子之道。

2021-2022

    转变学生思想,引导学生做“家校合作”媒介。以谈话、交流、实践等形式,转变学生对“沟通”含义的理解,培养学生主动与教师和家长沟通的良好习惯,促进家校合作更加顺利地进行。

教师专业发展

1.使学校拥有一支学历、能力等各方面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。打造或引进国家级知名教师1名,齐鲁名师2-3名,培养市区级名师多人,各级骨干教师、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达到教师比例的50%左右。

2.结合学校科研项目,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,反思能力强的科研型教师,每学年评选出十佳科研名师。

3.青年教师个性化培养,一年适应、二年达标、三年成新秀。实现骨干教师增量、青年教师培养有成效的目标。

4. 通过打造“项目研究”团队,促进教师团队发展和个人的专业发展。

5. 通过集团师资交流及引进各级各类专业教师,为学校特色课程的开设做好师资保障。

2019-2020

1.开发教师培训“润养课程”

开发教师培训的系列课程,完善培训模块。通过专家讲坛、外出培训、网络课程学习、教师微论坛、课程项目体验等多种形式,开展教师培训。建立教师培训反馈和评价制度,完善培训机制。

2.组建“项目研究”团队

继续秉承“自主参与、主动发展、学校助力”的教师发展基本原则,结合学校重点发展项目,在各学校区教师自主成长团队内组建“项目研究”小团队,定期汇报项目研发的进展和收获,合作共享,共同进步。

3.形成“导师引领”发展机制

在前期“青蓝”工程的基础上,创建“导师制”教师专业成长机制,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师德表率作用、业务辐射作用,通过传授经验、联合研究、岗位实践等方法,全面指导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,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。

2020-2021

1. “项目研究”团队升级打造

   结合学校重点项目的深入研究,打造出具有一定水平的优秀团队和专业名师,促进教师及团队发展。

2.在“科研引领”中培养研究型教师

通过学校各级科研课题的深入研究,结合论文写作培训及多种形式的投稿活动,带动教师及时总结、反思,边研究,边实践,边提升,向研究型教师转变,促进教师科研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高。

2021-2022

1. “项目研究”团队的成果推广

   总结和提炼项目研究成果及“项目研究”团队发展经验,参加省市区各级评比和展示交流,进行成果的推广,扩大成果的辐射和影响。

2.“合作交流”中促进集团师资均衡发展

整合各学校区教师资源,组织各个领域的交流活动和互动式教研,互相学习,共同进步,促进各学校区师资水平的均衡发展。

3.完善教师个人成长档案

结合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和内容,加强中途管理和评估,汇总整理三年来教师个人成长足迹,形成和完善教师个人成长档案。

开放办学

面向社会开放办学,加强开放办学的顶层设计,制定开放办学的机制,努力把学校变成一种“开环学校”,深度推进家校社共育机制建设,使学校成为社区或者社会的学习中心,同时学校也以社会作为一个重要的课堂,与社会交流各种资源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。同时,进一步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范围,建立海内外合作网络,扩大国际交流的领域,面向国际,走向世界。

2019-2020

1. 提高开放办学的意识,加强顶层设计,制定学校开放办学的目标体系,把社会大课堂纳入学生学习的资源圈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。

2.充分利用专家资源,把各面的专家请进学校,指导教师教学,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。

2020-2021

1.利用研学活动,努力构建稳定,成体系的实践活动,保证每名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一周的校外学习活动。

2. 办好家长学校,充分利用家长资源,深入开展家校合作。组建一支稳定的家长志愿者团队,请家长了解学校、理解学校、支持学校。

2021-2022

1.采取社区共建等形式,建立长期的、良好的、稳定的合作及互帮互助关系,通过共建实现双方资源优势互补,促进合作,努力建立一种长效的工作机制。力争每所学校幼儿园都能建设10个相对固定的学习实践基地,保障工作的落实。

2.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,通过网络资源平台打通学校内外的围墙,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。

3. 通过与帮扶学校的多形式合作交流,充分发挥学校优势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,实现校际资源共享,为形成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而努力。

现代学校制度

1.明确学校管理理念,营造“团结协作,优质高效,和美共进”管理文化,打造系统科学完整的学校管理网格,推动学校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相统一,实现“和谐、发展、品牌”学校管理总体目标,争创全国未来品牌学校。

2.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和软硬件基础,重点推进智慧校园在智慧教学、管理和评价类系统的作用,打造学校特色智慧校园环境。

3.贯彻“润泽生命,教育无痕”的教育理念,形成“润育和美  求真创新”的校风,“润化童心  德才兼修”的教风以及“乐学勤学  向上向善”的学风。

4.以文化建设为中心,优化整合各校园区内部文化资源,注重优质学校文化在集团内的培植和发展,形成以本部为龙头的,各校园区“统一+特色”的文化理念和内涵,打造集团的文化品牌。

5.加强顶层设计,成立集团管理层,形成统一管理机制。以“优质、均衡、共享、发展” 为导向,根据各校园区的实际情况,采取"协作型"办学模式,有效推进所有校区均衡发展、优质发展。加强各校园区的交流互动,推进集团内资源共享、文化共建、特色融合、管理一体,建设互动共赢的学校发展共同体。

2019-2020

1.初步形成学校管理理念,即实验示范创品牌,能本无痕善管理。其要义是:能本、善治、无痕、融合。

1)能本:实现从“人本管理”走向“能本管理”的新思路;实现以人的知识、能力、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“能本管理”阶段。

2)善治:兼容“善者治理”、“善意治理”、“善于治理”达到“善态治理”的境界,实现管理利益最大化。

3)无痕:取自“润泽生命,教育无痕”。是在学校组织中被集体认同与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,是学校的文化形态。

4)融合:实现小学与幼儿园、集团与个体、社会与学校、传承与发展、中方与西方等多维度的融合。

2.总体规划、核心建设,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智慧生态环境。

即根据本校及各个校区日常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,建设平台和各类应用系统。

1)建设运用智慧管理类应用系统、智慧课堂系统、教学助手、学科教学资源库和校本课程资源库。

2)电子班牌对接班级空间、课程动态、班级通知等平台,对接学校各功能型教室,对接智能终端,校园卡或AI人脸识别无感考勤系统,满足学校校园安全管理、特色教学班、校园智慧生活等多种管理场景,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智慧生态环境。

3.结合学校的历史、现有资源和发展愿景,精心凝炼具有学校特色、引领学校教育方向的精神文化,如领导意识、教师文化、校风、教风、学风等,让学校充满理解与包容、信任与尊重、睿智与大气、时尚与活力。将其与学校的硬件建设和环境美化结合并外显出来。

4. 完善制度体系,主动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集团化办学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。理顺决策、执行、监督、保障等机制和环节, 建立以共同进步为中心、以制度体系为框架、以规范程序为纽带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,提高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水平。

2020-2021

1.打造具有“六个意识”“八种能力”“三度”的学校管理团队。

1)六个意识:学校管理团队的成员都应树立创新意识、服务意识、责任意识、大局意识、开放意识、自律意识。

2)八种能力:学校中层干部必备领悟能力、计划能力、指挥能力、控制能力、协调能力、授权能力、判断能力、创新能力。

3)三度: 学校中层干部必备以高度、速度、力度为核心的管理能力。

2.借助智慧校园系统组织开展与学科教学和学生成长有关的活动,促进所建设的各类应用系统能够真正与日常教学、管理场景相融合,推动学校教学效率、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。 

1)使用智慧校园“教师考评”应用,经过大数据分析后提供的教师发展评价报告,更好地促进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。   

2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过程性的数据记录进行伴随式采集,通过大数据分析,自动生成每个学生在一个学习周期的成长报告。

3.整合文化资源,优化教育环境。本校有着深厚的校园文化和先进的管理模式,本着“同质办校,特色提升”的原则,融合各校园区的文化资源,积极推进文化的互融和推广,精准定位,分步推进,使各校园区既有集团共同的主体文化,又有个性化的亮点,实现各校园区多样特色的协同发展。

4.整合师资,促进教师发展。各校园区统一调配师资,管理人员、骨干教师合理流动,适才而用,使教师队伍得到有效整合。合理引进高水平人才,优化师资结构,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模式,保障集团化办学优质均衡发展的教师队伍支撑。

2021-2022

1.完善集团化运营体系建设(集团层级,分校扁平),学校品牌与高质量信誉的课程体系、可持续师资队伍发展体系、后勤保障服务体系、安全管理体系和党团建设等一整套紧密相连、相互协调的学校制度,促进学校向国际化品牌发展。

2.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,实践未来品牌学校管理制度。

未来品牌学校管理制度涵盖以下方面:

1)《山东省实验小学(幼儿园)管理标准》。促进管理走向规范化。

2)民主管理。充分发挥人的潜能,通过“润禾教师心灵氧吧”“鲁一班”等团体,加之工会党团组织实现自我,成就发展;同时发挥教代会职能,实行民主决策,人人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,形成教师参与、家长参与、学生参与、社区参与、专家参与的开放式办学机制,实现多方共管。

3)网络化管理。进一步加强网络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应用,使信息化成为管理、教育、教学等的有力支持。

3.开放共享、融合创新。利用与菏泽对口支援的远程互动课堂教学研讨系统,在智慧校园教学应用平台上实现教、学、研一体化送教活动,实现精准扶持,促进教育均衡。

4.通过外显文化的积极影响、制度文化的有效制约、行为文化的反复促进,最终将精神文化内化为全体师生共同的追求,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幸福耕耘的沃土,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,传承百年老校的文化,续写时代教育的篇章。

5.实行交流互动,加强教育教学联动。通过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集团大教研活动和教育教学交流活动,相互取长补短,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。建立集团内教育教学网络交流平台,达到优质资源高度共享。加强网络教研共同体建设,各校之间相互交流经验,取长补短,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共同提升,实现各校园区教育教学均衡优质发展。


最新导读

扫二维码
返回顶部
Baidu
map